禅师观影之12--由《醉猴》所想武侠的历史和回光返照

分类:禅师观影
2006-07-27 23:44 阅读(?)评论(0)
禅师观影之12--由《醉猴》所想武侠的历史和回光返照
木雕禅师 @ 2004-1-16 0:00:00

一、说历史

记得几年前洋人观看《卧虎藏龙》中杨紫琼与章子怡飞檐走壁并啧啧称奇时,我很困惑,而对于提名10项奥斯卡金像奖的《卧虎藏龙》来说,它代表中华武侠片终于在国际上“杀出一条血路”,也同时在我心中留下晦涩的一面。老谋子《英雄》的落败奥斯卡,更是让我对这些走所谓“国际路线”的超级武侠鄙视起来。但是这些今日以“武侠”形象在国际上撑开场面,能有此成绩,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觉得安慰。 

前些日子,看了不少曾闻其名不见其身的老武侠,或者干脆说是武打。《大醉侠》、《侠女》、《龙门客栈》、《马永贞》甚至《独臂刀》、《金燕子》……或许说我更喜欢徐克的时代气息,回想起来少年时香港武侠刀光剑影的时代,激情节奏精彩动作影响我们一代人。

邵氏《醉猴》的出现,似乎是近年不景气的香港电影中几乎灭绝的武侠电影注入强心针。而《醉猴》聚集了过去所有邵氏武侠电影的烙印。宣扬英雄主义、英雄有血有肉、讲究视觉效果、推翻“英雄无敌”。颇值得欣赏。如果除去吴京和那个不知名小子的无聊无理戏,或许这会是新世纪武侠电影的头号响炮,但是在这相当庸俗的电影时代,《醉猴》似乎更象香港武侠电影的回光返照。
先让我们侃侃邵氏武侠之前的武侠:

中国武侠电影的诞生
1927年《山东马永贞》及《大侠复仇记》,1928年上海明星公司《火烧红莲寺》代表者中国武侠电影的诞生,而武侠片的真正第一次震撼千万观众,该是1928年默片时代的《火烧红莲寺》。“借武侠,申正义,跟当时反帝、反封建、反军阀混乱有点关系,像《火》片、《儿女英雄》、《荒江女侠》,大都有点真诚的帮派情义,只是后来越拍越滥,几乎就是神怪片,加上三十年代新文艺运动兴起,这些粗制滥造的武侠片顿坠谷底。#1《中国武侠电影80年编年史》”。

武侠片冒起的标志
1949年关德兴首次主演《黄飞鸿传》,成为武侠片冒起的标志。大侠劫富济贫和雪中送炭,很能满足小市民的憧憬。因此以后黄飞鸿系列影片陆续推出,深受观众欢迎。自1949年至1994年,香港电影界拍摄的以黄飞鸿为主角的影片共99部,其中77部由关德兴扮演黄飞鸿这一角色,其余的22部分别由12位演员扮演。关德兴主演的《黄飞鸿》系列影片中关德兴塑造了中国武术界练武强身、讲究武德的英雄形象。在香港观众心目中,关德兴已成了黄飞鸿师傅,黄师傅即关德兴,就象曹达华、司马华龙的探长形象一样。后来李连杰、赵文卓等出演的新黄飞鸿掀起世纪末新武侠电影的高潮。

七日鲜:七天拍完一部戏
看过“精装难兄难弟”的都知道了港产粤语武侠片,制作条件简单,找几个懂两三下功夫的人,租个古装片厂景,再从武侠小说或人物传奇里挖些片段,约每七天就得拍完一部戏,谓之“七日鲜”。
1940年到1960年,20年内香港每年出产200部电影,而曹达华所拍过的700余部电影中,有200部就是武侠片,当时武打明星男的有关德兴、曹达华、石坚、林蛟。女有于素秋(父亲武师于占元)、邬丽珠、任燕。这个时期武侠电影共同特点就是粗制滥造,迎合小市民憧憬的心理。

真正抢掉粤语武侠片观众的,是60年代末异军突起的华语武侠片。更正确点说,该是打着“必属好片”招牌的“邵氏武侠风格”。“邵氏把武侠片还原到一个‘100分钟内教人在视觉上可以置信’的状态。#2《中国武侠电影80年编年史》”。邵氏五虎将王羽、张翼、罗烈、郑雷、解元个个腰是腰,背是背,而邵氏电影精工细作,迎合观众对银幕上的真实感要求越来越高的口味,拍的是摆明要赚钱的商业武侠片。我们一起侃侃我所看过的邵氏武侠电影:

风靡一时的《独臂刀》,在此之前很少有表现残障武功的电影,教人想起日本的盲侠。更重要的是,武侠片主人公终于不是学什么秘笈门派,而是个人体能发挥!《大醉侠》捧红了郑佩佩,也捧出讲究视觉效果的导演张彻,《金燕子》里一身潇洒白袍的王羽书法背景前杀敌,捧出摄影鲍学礼,《马永贞》里陈观泰,用的是拳脚,拳拳到肉。或许这就是我常听人说的张彻武侠片的“阳刚”时代;再看胡金铨的武侠片,《龙门客栈》在武功及人物里增加更多的说服力。更注重体能,绝顶高手也并非英雄无敌,大侠跑得气喘如牛,数人合力都险些打不过东厂大太监,加上胡氏在《龙》片对白及历史背景上不苟且敷衍,一种全新的武侠风格便由此形成。而《侠女》改编自《聊斋》。为了细腻表达人性,却影响了节奏和类型。很遗憾,那年代并不适合这样。

武侠剧本
其实,1928年《火烧红莲寺》就是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中的一段。从1949年到1969年,武侠剧本,多直接采自武侠小说,金庸作品第一部搬上银幕是《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首次被搬上银幕是1960年,由南红与谢贤主演。金庸原著的《仙鹤神针》、《神雕侠侣》、梁羽生的《白发魔女传》等后来屡次被翻拍为影视。《武林圣火令》、《如来神掌》、《罗刹娇娃》、《玉面阎罗》、《霹雳降妖剑》等武侠神怪之作纷纷出炉。
而武侠电影的剧本仔细看来,直接或改编自武侠小说的武侠电影数不胜数,如果要细谈,不妨看看论坛某牛人的《港台电影和文学名著》一贴!

武术指导
1969年之前,武术指导一词似乎很陌生,就由几位懂功夫的特约或配角来兼职一下,袁小田(袁和平父亲)、石坚、于素秋(父亲武师于占元)都是这样。而邵氏武侠电影中,武术指导已经越来越重要。而这时候,众多的戏剧武打班底慢慢融入电影幕后。后来演化的成家班龙家班袁家班刘家班等都成为香港电影武指和动作、特技的中坚力量。

70年代初,李小龙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但是他的电影更适合叫做武打片,有武无侠,甚至后来直接影响了成龙、洪金宝等人的武打电影成为独立的特色的香港武打片种。

我认为由80年代中期开始,李连杰的《少林寺》一时掀起正宗武侠片热潮,一时间跟风迭起,坠名为“少林”的电影数不胜数。而香港影响最大的武侠电影片就是徐克电影了。“从《蜀山剑侠》开始他就追求胶片能为刀光剑影所能去到最尽的境界。在徐克电影中电影就是动作,然后是更快的动作,最后是闪电般的动作。开始甚至有人批评他的戏看了会晕,但今天事实证明,是他的眼睛比任何观众都快,是他有先见。#3《中国武侠电影80年编年史》”。

徐克为陈旧的武侠电影带来新风格和新技术,徐克已经最大限度的表现出了武侠世界中的行云流水,硬桥硬马的袁和平也好、华丽飘逸的程小东也好,都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徐克电影中,衣诀飘飘,长剑胜雪、宛若飞天的神韵是他的拿手好戏,长身卓立,剑如惊鸿的场景不曾少见。而如今,过分辉煌的他很难突破自己曾经建立的武侠电影高峰。而且,人物性格单薄的刻画这一缺点也使得他无法拿出一部响誉国际的武侠制作。

同时期,武侠电影多多少少受了徐克电影方式影响,而90年代整个武侠电影都是以徐克电影为首,其他导演武指相形黯然。过了徐克创造的辉煌时代,说人性和爱情《卧虎藏龙》及说和平和战争的《英雄》打着武侠的旗子糊弄了老外,新世纪真正称的上好武侠电影的几乎为零,如今邵氏武侠《醉猴》中,刘家班腾捏拿推的巧妙,又让我们重新看待到武侠电影的希望,但愿它不是回光返照。

二、说人物

粤语长片时代代表人物:
关德兴、石坚、曹达华、于素秋、邬丽珠、任燕
关德兴主演的《黄飞鸿》系列影片开创了以南派真功夫“硬桥硬马”功夫片新路,代替了一向以舞台式北派象征式的“花拳绣腿”的武打表演。香港老观众仍然习惯称呼关德兴为黄师傅,而相应下石坚也一直理所当然的扮演着奸角。神怪武侠《如来神掌》中曹达华也曾一时间风光无限(见《精装难兄难弟》)。三位女星的《女飞侠黄莺》算是当时的摩登武侠,三位女主角共同点都是功夫不错,而在当时女侠劫富济贫和雪中送炭,题材新颖,难怪票房率佳。
其他:柠檬、林蛟、南红、谢贤……

邵氏武侠时代代表人物:
五虎将王羽、张翼、罗烈、郑雷、解元、郑佩佩、秦萍
据说当时王羽“书生脸孔魔鬼身材”,看了《金燕子》让我大发感叹,看来审美果然是随时代变迁而变化的,现在的F4,吃屎去吧!王羽就是后来歌坛王馨平的老爸。当时的邵氏人物大都挺拔宏伟,武打设计又稳扎稳打,对后来李小龙电影出现作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女星体形都很不错(相对于时代来说),而且武打设计中对于人物的体能增加了更多说服力,使得男女主人都英雄的有血有肉。
其他:陈鸿烈、关山、张冲、金峰、郑少秋、秦萍、舒佩佩……

70年代初代表人物:
李小龙、成龙
不用多说吧
其他:洪金宝、向华强、狄龙、陈观泰……

80年代中期代表人物:
李连杰、成龙、
也不用多说吧
其他:那些记不住的有真功夫的中港合作武打电影主角。而成龙只能说是武打电影代表。
元彪、胡惠中……

90年代代表人物:
李连杰、成龙、杨紫琼、林青霞
武侠电影发展的这个全盛时期,会不会真功夫完全不重要了,徐克的新技术和风格使得任何一个无缚鸡之力的演员会变的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而成龙等只能说是武打电影代表。
其他:赵文卓、王祖贤……这个时期该写入的人物太多了,类别也该多点,所以有兴趣可以另贴讨论,象有武班出身的龙家班、洪家班、刘家班;有大陆前来的过江龙李连杰、于荣光等;有国外归来的甄子丹等;有童星谢苗、释小龙等;有外籍杨紫琼、大岛由加里;有完全无功夫的哥哥华仔;以及钱嘉乐、熊欣欣……

武侠一直是老外最感兴趣的中国电影,老谋子都想用它征服老外,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洋人没有刀光剑影,洋人更没有江湖和武林,中国“的内功、剑法、飞镖、点穴、血滴子、移形大法,只有他们的魔术大师大卫卡普飞稍稍形似,难怪飞檐走壁一出,个个像被带进魔界去了。另外一点,也是更明显的一点,除了灾难片和科幻片,洋人不可能在生活里那么频繁地遇上生死抉择,一掌可以废掉情人武功,一粒解药可以救活情敌,易容术又可以冒充他人去探讨人性,太多了,好莱坞最刺激是谋杀和飞车,更浪漫的挣扎或许就要动用僵尸或到外空去,像武侠片这样吃饭吃到一半都能处于生死边缘,太有魅力了。#4《中国武侠电影80年编年史》”

《醉猴》的出现,的确让我欢呼跳跃了一阵子,回想80年来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史下,《醉猴》只是发挥了本来就应该表现的层次而已,更多的留给观众的是到底香港武侠还能不能再次辉煌起来,如今世道低迷的无法回首的香港电影中,武侠的起还是沉真的让人很担心,但愿邵氏雄风犹在,但愿徐克再次辉煌,但愿刘家班给我们更多惊喜。
《醉猴》,希望不是武侠的回光返照。

#1#2#3#4语录选自《中国武侠电影80年编年史》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