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笑江湖》:闸北、台北和东北的喜剧大融合

分类:禅师观影
2010-12-03 14:16 阅读(?)评论(0)

 

《大笑江湖》:闸北、台北和东北的喜剧大融合

如果我说看《大笑江湖》时,当响起陈升的《把悲伤留给自己》,吴迪(小沈阳)回归田园,月露(林熙蕾)梨花带雨待嫁出闺,我泪流满面,明知片尾两个冤家会再聚首,可还是会心一笑再次感动。让人流泪却又倏忽之间被化解,而后又开始流泪……如此的喜剧电影,在近些年已经很少见了,可能你会说我不是抽风装逼就是性情中人,可我真很感动。我不会把《大笑江湖》把升到《大话西游》的境界,可这起码也超过了《情癫大圣》、《越光宝盒》……

 

宁财神是个玩小段子的高手,很懂金庸,这点我们在《武林外传》里已经看到,大家在本片看到《终结者》、《星战》、《西风烈》、《阿飞正传》、《2046》……甚至狄仁杰、赵氏孤儿青蜂侠、非1非2让子弹飞……还有数不尽的金庸、武侠、流行歌、诗歌题材,或许有些观众会认为这不就是“恶搞”嘛,其实玩段子抖包袱这些都只是表皮功夫,高明之处是价值体系,即类似《武林外传》得到了多方面的认可后,网络解构、社会对话来交流不同意见的精神,这点上《大笑江湖》在发扬光大,它体现的是多元艺术趣味和讲究宽容的文化。

 

朱延平原是台湾少见的喜剧导演之一,他成名的那些喜剧电影就不一一举例了,缔造台湾电影票房奇迹、制造无数的笑声和幽默,都要追溯到录像带和VCD年代,可惜的是时代落差,那些为迎合台湾乡土厘俗趣味拍的片,在后期都有严重的重复与抄袭情形,过于老套不求创新,逐渐与内地市场格格不入。《大笑江湖》里朱延平乡土厘俗趣味成分大为减少,但是总在肆意笑闹的适宜时候还惦记着向观众抛送媚眼,不但喜剧精神还在,更可贵的是适可而止。因此《大笑江湖》再也没出现《一石二鸟》、《刺陵》那种做作、三地演员不合拍的现象。

 

赵本山团队在《大笑江湖》里的特点仍是东北农民式的幽默。影片中的颠覆性台词大多出自独孤河盗二人组(赵本山、程野)之口,如劫船戏份,河盗二人组的不适应、不合拍、不在乎的合理夸张,连连忽悠的幽默感,张口而出的“别太放肆,没什么用!”(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够爆笑,加之小沈阳的自嘲、流行歌的颠覆,看起来像是一些二人转或者小品里换汤不换药的东西,实则随意和信手拈来的“忽悠”幽默,特逗人,都充满了直指民族文化层次的幽默指标。

 

 “贱人堂出品”、跨年期间、worth(我死),knees(你死),doors(都死)、大脚印、飞剑、九阴真经、葵花宝典……这个喜剧很热闹,代表不同幽默风格的闸北(宁财神)、台北(朱延平)、东北(赵本山)在《大笑江湖》里来了个强强联手,故事结构式宁财神最擅长的解构武侠,故事内容是朱延平式的小人物闹江湖的无厘头,故事特点不乏本山大叔的幽默搞笑,可谓三地喜剧大融合。相对于时下两岸三地合拍,喜剧横行均走向恶搞和山寨,《大笑江湖》算是立了个方向标,贺岁喜剧就应该这么玩。

 

另外,我被感染的线索则是影片中单纯清新的爱情故事,尤其是做饭中毒那段,两人含情欲露,脸红心跳,初恋感觉让人陶醉,泪点一向较低的我第一次看到林熙蕾在电影中如此娇艳欲滴,虽然明知故事结尾会来个大团圆,还是在陈升的歌中陶醉,另外小沈阳的演技也没有问题,其他一众打酱油的群星脸谱化,串写武林奇闻轶事,让人想起《东成西就》、桃花运、奇遇、英雄救美、锄奸争霸……管它故事翻新了还是老套了,贺岁有一部喜剧让人有点小感动,足矣!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yule/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